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河北省人民政府
衡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自2018年獲批創建以來,著眼于“對接京津、服務雄安、面向全國”的功能定位,以高效設施果蔬和農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聚焦“科產融合”,實現了由“小果蔬”到“大產業”的跨越轉變,以一個產業平臺的方式,為衡水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提供了新動能和鮮活的成長樣本。
技術賦能,讓河北優質蔬菜“贏在起跑線上”
由中國蔬菜協會、省農業農村廳與饒陽縣政府共同建設的京津冀蔬菜測評示范中心就像一個“競技場”。來自國內外育種公司的2200多個番茄、茄子、辣椒、黃瓜等蔬菜新品種齊聚一堂,在模擬京津冀區域的生長環境中,享受現代水肥一體化、臭氧病蟲害防控、熊蜂授粉等20余項新設施新技術,通過植株、果實、抗性、營養等30個項目逐一進行比拼,綜合評價篩選出適栽的新優品種示范推廣。
“你看,這里不僅顯示著棚內的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土壤溫度、土壤濕度等數據,還能監控棚室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每個棚還配有水肥一體化滴灌施肥系統,可以自動施肥和補水。”京津冀蔬菜測評示范中心主管曹瑞海指著科技感十足的數據大屏,向記者介紹著測評中心的智慧管理平臺。
“測評中心的職責就是以品種為基礎,探索適合京津冀地區的良種良法配套操作規程,為蔬菜產業轉型升級的‘最初一公里’提供科技動力。通過新優品種的測評對比、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帶動和幫助老百姓達到蔬菜生產的增產增收,進而推動蔬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曹瑞海說,京津冀蔬菜測評示范中心已成為立足衡水市、輻射京津冀、影響華北區,引領集成科技創新、助推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樣板。
設施葡萄,顆顆都是“智慧”果
“我們建立了省內唯一的設施葡萄追溯平臺,從生產、修剪到采摘、包裝等,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知道自己吃的葡萄是產自哪一個棚室,哪一個工人采摘,質量可控有保證。”在位于饒陽縣留楚鄉影林村的河北新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設施葡萄科技展廳,總經理何雨航指著設施葡萄可視化追溯平臺大屏自豪地說,我們的葡萄品質達到了零激素零殘留。
為進一步推動設施葡萄轉型升級,河北新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葡萄協會合作,共同建設了國內首家以設施葡萄為主體的品種示范和技術裝備展示基地?;睾w新技術培訓、葡萄測評檢測、設施葡萄展覽展示等內容,引進推廣世界葡萄最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帶動饒陽設施葡萄產業提檔升級。
設施蔬菜,供應京津冀“菜籃子”
位于饒陽縣大尹村鎮的南北巖萬畝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地處衡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示范區,是河北省產業化扶貧項目——百里棚菜長廊核心區,也是饒陽縣十大萬畝設施蔬菜基地之一。
“南北巖萬畝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帶動了工廠化育苗、農資土肥、棚室建材、設備加工、棚室施工、技術服務、產品銷售、冷藏運輸等行業的蓬勃發展,也促進了全縣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饒陽縣大尹村鎮特聘農技員宋長江介紹。
近年來,饒陽縣大力扶持、引導蔬菜產業發展,通過規模擴張、科技賦能、品質提升實現了產業升級。目前,饒陽縣蔬菜播種面積43萬畝,其中設施蔬菜34萬畝,年產各類新鮮蔬菜240萬噸,居河北第一,是京津冀蔬菜主產區之一,成為京津冀知名的“菜籃子”和“后廚房”。
不僅如此,設施蔬菜也鼓起了當地農民的錢袋子。“種上一個棚,當年就脫窮;賣完兩棚瓜,小車開回家;一戶三棚菜,小樓都能蓋。”宋長江笑著說。
作為“國字號”農業科技園區,衡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推動著全市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衡水的現代農業正迸發出充沛活力,在這方熱土上盡情釋放,催生著新的希望。
□記者 張梅勝